追忆烽火岁月 致敬“最可爱的人”

记者 陆吟 方杰 徐瑜敏

  实习生 方璐瑶

  1953年7月27日,追忆致敬最《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烽火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岁月71年后,追忆致敬最战争的烽火硝烟早已散去,志愿军老战士们有的岁月已经离开我们,有的追忆致敬最步入耄耋之年,他们历经血与火的烽火洗礼、生与死的岁月考验,换来了如今的追忆致敬最美好生活。每一位老兵的烽火亲身经历,都是岁月一段鲜活的历史,他们承载着珍贵的追忆致敬最民族记忆,他们的烽火光荣事迹感染着每一个人,“最可爱的岁月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在昨日举行的第三届淳安县“最美退役军人”颁奖典礼上,方丹、江志光、郑道福三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荣获“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让我们去看看他们的感人故事!

  方丹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看今朝奋进正当时

  1949年,刚刚年满十八岁的方丹参军入伍,成为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第三分校四总队第一期的学员,同年参加四川解放战争。经过战争的洗礼,方丹逐渐从一位稚嫩的青年学生成长为一名具有坚定信念的优秀战士。“那个时候,我们可以说是:千里追穷寇,天天马拉松。”谈及过去的岁月,方丹幽默地用十个字精炼概括了当时的情形。

  1951年4月,方丹跟随第12军35师作为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每个人只带够了7天的粮食,7天一过,我们就断了补给,可以说是‘粮绝’了,但是战争还在继续,为了胜利,大家是什么能吃吃什么,最多的便是草根。”方丹回忆道,“一冻、二饿、三病,真是最艰苦的时候,能活下来真的很幸运。”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方丹紧接着参加了我国沿海地区阻击低空侦察机任务,随后又参加了抗美援越战争,冲锋在枪林弹雨的一线,他的经历生动诠释了一生戎马倥偬跟党走。

  走进方丹的卧室,老人拿出珍藏的物件一一向记者展示:军大毕业纪念章、“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十二军任命书”“解放西南胜利纪念勋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每一个老物件都承载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其中有一份特别的旧物,是一封写在布片上的家书。“这是我1951年写给母亲的家书,这个布片还是从美军降落伞上撕下来的,那时候一个营就一支笔,大家轮流写,没有纸,就把降落伞‘分一分’。”回想起当年写家书的场景,方丹至今记忆犹新,而对于这些“宝贝”,他更是如数家珍,时常拿出来看看,追忆峥嵘岁月。

  参军入伍32年,方丹于1981年6月退伍,次年转到淳安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任书记,扛起枪保家卫国,放下枪则继续建设家乡,直至1991年退休。退休后,这位老兵的生活依然充实精彩,上午骑自行车、下午游泳,冬天还坚持冬泳。直到80岁以后,由于身体的原因,方丹才放弃了运动,转而在家读书、看报、背唐诗、看电视新闻,坚持“活到老、学到老”。

  “现在回忆起来,那些年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九死一生,经历了从前的苦,要珍惜现在的好!”方丹笑着说,“希望现在的年轻人更要有拼搏奋斗精神,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江志光

  硝烟战场无畏生死

  解甲归田造福桑梓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1年,时年不满20岁的江志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7月,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感召下,成为12军34师100团3营8连的一名志愿军战士,跟随部队入朝,先后参加了1952年朝鲜官岱里阻击战及其他战斗,1961年被授少尉军衔。

  作为一名战士,他作战勇猛、无畏生死,在战场上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却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意志、勇战善战的斗争精神和敢打必胜的信心决心。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转业复员的江志光解甲归田,先后在当时的金峰乡阔畈村担任了大队长及支部书记。“从哪里来的就回哪里去,战场上下来了我就回家做农民。”为了带领社员过上好日子,他脱下军装、拿起锄头,和社员们同吃同住,带领全大队社员开垦荒地,男女老少齐上阵,大大改变了当时阔畈村的原貌。

  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期间,金峰乡多次邀请江志光为党员干部讲党课。江志光不顾年老体弱,欣然前往,向广大党员干部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历史,带领大家回到那个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年代,动情的讲述深深触动着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每年‘八一’建军节,我们都会邀请江老给民兵、党员、退伍军人上一堂特殊的党课,逢年过节来看望江老时我们也会坐下来跟他聊聊天,每当提及曾经参战的经历、想到长眠沙场的战友,他都会情不自禁地掉下眼泪。”金峰乡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方明告诉记者。志愿军老战士的精神和事迹值得后辈代代相传、永远铭记。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如今92岁的江志光和家人一起长居乡野,仍不时干些劈柴除草的农活,但对现在的生活很是知足。“现在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年轻人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要比老一辈更加努力。”江志光语重心长地说。

  郑道福

  军装在身保家卫国

  戎装褪去初心不改

  1951年2月,郑道福在当时的遂安县狮城镇参军入伍,并在次年10月前往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当时美国有飞机、大炮,我们是‘小米加步枪’,物资不足,士气却很充足,每晚奔波60公里,每个人都不叫苦、不怕累,全心全意保家卫国!”即使年过九旬,郑道福的话语仍然铿锵有力。

  在“三八线”6·18阵地阻击战中,参加战士有200人,阵地狙击持续时间长达一周,到阵地狙击战结束,只剩下了30名战士,也是在这次战役中,郑道福荣立三等功。1955年4月,郑道福又因在部队表现突出,被提名并担任少尉,至1961年任职中尉。

  朝鲜战场条件的艰苦,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人根本无法想象。“我们连174人,最后只剩下4人回来。很多战友都牺牲在异国他乡。”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岁月,郑道福自己也忍不住哽咽落泪。

  1964年10月,郑道福离开部队,转业到淳安县汾口区委,后相继在汾口公社、百亩畈公社等地工作,从此积极建设家乡。

  1983年退休后,郑道福仍然不忘作为一名党员和退役军人的职责,积极发挥余热,到地方中小学校讲述抗美援朝战争故事,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以演讲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当代青年知道当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青年人要敢于拼搏、勇于斗争,将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传承赓续。

  如今,92岁的郑道福记性大不如前,精气神却依旧十足,只要一提起当年的战斗往事,老人家总是声音洪亮、目光灼灼。对他而言,哪怕时隔70多年,当年战场上炮火纷飞、浴血奋战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铭记、传颂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事迹和当年奋战的岁月,让烈士精神在传承中历久弥新,也是他一生的使命与担当。

  “不要忘了旧社会的苦,幸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老一辈艰苦奋斗、血汗拼搏出来的。”郑道福说,自己只是千千万万名志愿军中的一员,“年轻人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战火纷飞,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学习知识、掌握本领、报效国家。”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义永华 王志仙


娱乐
上一篇:春染大地 和美乡村
下一篇: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2030年之前实现电动车销量占比超过50%